作者: 波子哥-廖新波
出处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940b3f60100gr0s.html
转载原因: 误诊
医学院士被6次误诊之后的深思
事情是这样的:2004年10月,汪忠镐教授因出现轻度咳嗽、流鼻涕,被诊断为“过敏性鼻炎”。此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,汪忠镐教授又先后三次因咳嗽、呼吸困难的症状加重入院治疗,入院间隔时间越来越短,症状也越来越严重,最严重的一次,差点造成窒息。 2005年5月底,汪教授前往美国参加国际血管联盟会议。会议期间,一位美国医生对汪教授说:“您患的会不会是胃食管反流病?在西方国家,中老年患胃食管反流病的现象非常普遍,我建议您做一下检查。”
汪教授马上去消化内科做了检查,24小时PH监测结果显示,他不仅患有胃食管反流病,而且已经引发了危及生命的喉痉挛呼吸道病!
6次被误诊,一朝查明病因,汪教授百感交集:“医生不应该有误诊,但如果是医生对这种疾病不了解的情况下,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。”
在美国成功手术后,汪忠镐院士果断地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,把这项技术带回了国内,在二炮总医院创办我国第一个胃食管反流病中心。
记者在令人难忘的2008年,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?(2008-04-09 00:56:36)引起社会激烈的讨论,很多人在看到这个题目时误以为“自揭家丑”,或者“泄露了机密”。同样,《健康时报》的这篇的报道也被认为是一篇批评文章,也引起激烈的评论。
大家要注意,当人们在正确的文字的导引下,有不同的社会效果。文章见报后获得汪院士的高度评价。医院发来感谢信,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其他媒体迅速跟进,该院的胃食管反流中心的病人一个月内激增,门诊排到一年以后。
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因为一点点误会,医患双方大打出手甚至闹上法庭的真实案例。
可是这一次,功勋卓著的院士竟被误诊了6次,作为患者,他对此充分理解。因为他知道,这种“误诊”并非出于“故意”,而是由于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。
作为医生,病好后,他首先想到的是更多与自己同病相怜的病友。于是,汪院士提出了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学说,并在二炮总医院创办了我国首个胃食管反流中心。
目前,全国已经有34家医院开设了胃食管反流病门诊。如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西安、杭州、武汉、成都、南京等城市均有此门诊。